欢迎访问亿博(yibo)体育官网入口app!

预约上门| 联系亿博体育

全国24服务热线

400-123-4567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
欧盟新规落地中国电池出口面临“绿色壁垒”?
时间:2023-08-01 02:10:10        点击量:【 】次

  欧盟新规落地中国电池出口面临“绿色壁垒”?未来所有便携式电池,如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的电池,必须采用可拆卸设计;动力电池及大容量工业电池必须要申报碳足迹、电子护照,等等。这意味着从3C电子、汽车到制造业,都将迎来全新的行业环境,这份影响最终也会传递到终端消费。

  根据官方公告,《新电池法》将规范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促进循环经济。西班牙生态转型大臣特雷莎·里韦拉指出,《新电池法》将提升欧洲工业的竞争力,确保新电池的可持续性,并为绿色转型做出贡献。

  中国在全球电池赛道已处于领跑身位,全球70%的电池产能都在中国,产品出口持续攀升,出海布局动作活跃,再加上欧洲又是中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,所以《新电池法》的推出和实施,注定将给中国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
  欧盟是全球最早关注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体之一。早在2006年,欧盟就推出了第一份针对电池的指导性文件《电池指南》,要求生产企业承担起废物管理责任,建立电池回收机制,并对电池的回收率和材料回收水平等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。

  不过,由于这份指南不是强制规定,而且缺少很多条款细则和落地说明,对企业的责任要求也不多,再加上这些年来政治、经济、气候、技术等外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《电池指南》早已无法满足欧洲电池产业的需求,升级换代势在必行。

  如今推出的《新电池法》,最初是在2020年由欧盟委员会提出,随后2022年12月补充了一些新的协议。而经过近期欧洲议会通过及欧洲理事会批准后,最终版的《新电池法》才正式生效,并将在2024-2028年逐步落实。

  按照欧盟《新电池法》的规定,电池主要可以分为EV电池、LMT电池、SLI电池、工业电池、便携式电池五个大类。此外,未经组装但实际投入市场使用的电池单元/模组,也被纳入该法案的管制范围之内。

  《新电池法》的重点内容主要还是对废旧电池的收集、电池材料回收以及回收材料再利用的进一步管控。比如,新法规为电池生产商设定了严格的废弃电池收集目标:对于便携式电池,到2023年回收率达45%,2027年为63%,2030年为73%;对于LMT电池,到2028年回收率为51%,2031年为61%。

  一是,从2027年起,所有便携式的电池都应该采用可拆卸的电池设计,消费者无需使用特殊工具(比如溶剂、加热)或经受培训,即可自行打开设备,取出或者更换电池。而所有LMT电池,都应该能让专业人员方便拆卸和更换。

  二是,从2024年7月起,EV电池、LMT电池和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,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,并在3年后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。同时,到了2026年,这三种电池还必须拥有电池护照,才能在欧洲地区销售。

  总体而言,和上一代法规相比,《新电池法》以强制性的规章制度,对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,同时也对相关企业对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欧洲理事会表示:“新规定旨在改善电池市场内部的运作,并通过安全性、可持续性和标签要求确保更公平的竞争。”

  按照《新电池法》的规定,大部分3C电子产品的电池均属于便携式电池,这也就意味着,智能手机的电池,未来也需要进行可拆卸设计。

  功能机时代,手机电池的拆卸十分便捷,用户只需要打开塑料后盖,分分钟就可以完成更换。当时为了满足续航需求,很多人还会准备1-2块备用电池以便轮换,由此催生出了曾经作为数千万手机用户必备配件的万能充电器。

  然而到了智能手机时代,自苹果带头将封闭式电池设计应用到iPhone上后,可拆卸电池设计就逐渐被智能手机厂商抛弃,最后连万能充电器也沦为了时代的眼泪。毕竟在追求轻薄化的今天,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,封闭式电池设计的好处有目共睹。

  尽管这样的设计下,消费者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更换电池,但是由于免去了电池的硬壳封装和固定机构等部件,手机的电池容量以及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和布局都有了更多可能性,由此增加了手机的密闭性、安全性、轻薄性和续航能力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因为封闭式电池设计的手机只能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维修,手机厂商在电池健康服务方面也能获得更多收益。以iPhone 14为例,其保外电池服务费用高达748元。因为服务费过高,用户在手机续航能力不足后,很有可能不会换电池而是选择直接换新机,这也是厂商们喜闻乐见的。

  不过,手机换新周期的加快难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,而封闭式电池设计也增加了手机电池回收的难度和成本,所以《新电池法》才会提出手机电池必须要能够让用户便捷地完成拆卸和更换。当然,这项要求适用于所有便携式电池,除了手机外,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或者家电同样要遵守要求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《新电池法》里所提到的“可便捷地拆卸和更换”,和我们印象里可以随手取下来的功能机电池还不一样。

  严格来说,新法规指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常见工具拆卸便携式电池,比如用螺丝刀、卡针、撬片等,但不包括电烙铁、热风枪这类热能工具,也不包括用于溶化胶水的溶剂。考虑到现在的手机普遍使用胶水来粘接电池,《新电池法》生效后,厂商就需要想办法去设计其他的电池拆卸方案了。

  参考笔记本的电池设计看,以后的手机电池或许也将采用各种卡扣设计,在可拆卸性、密闭性、成本、性能之间找到新的平衡。回到功能机时代却是不太可能了,毕竟电池设计和手机的续航、轻薄等核心卖点息息相关。

  另外据外媒报道亿博体育app,《新电池法》并非适用于所有搭载便携式电池的设备,因为其中还包含了一些豁免条款。比如,如果手机采用了高质量电池,也就是能够在500次完全充电循环后,仍可提供至少83%的原始容量,并且在1000次循环后仍具备80%的原始容量,那就还可使用封闭式设计。

  此前国内相关法规要求,手机电池完成800次循环充电,容量应该高于80%,所以主流手机厂商都已经将这一标准提高到1000次以上。比如,荣耀最近发布的千元机X50就在宣传页面提到,该机搭载了5800mAh的大容量电池,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,电池健康度还是超过80%。

  防水设备同样在豁免之列,因为可拆卸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防水难度。而当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旗舰手机均配备了一定程度的防水功能,包括三星 Galaxy Z Fold4这类折叠屏手机。

  亿欧新消费认为,就算欧洲是国内手机厂商出海的重要阵地,由于豁免条款过多,《新电池法》可能并不会改变手机产品的现状,最多只是会倒逼手机厂商在电池质量和防水认证等方面下更多功夫。无论是可拆卸的手机电池,还是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万能充,大概率是一去不复返了。

  相较“便携式电池可拆卸设计”这一要求,目前《新电池法》更让中国电池产业链头疼的,其实是碳足迹和电池护照方面的要求,这甚至被业界视为未来中国电池出口欧盟的“绿色贸易壁垒”。

  根据新法规,未来1-3年,国内的EV电池、LMT电池和大容量工业电池的出口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,这也就意味着装载了不合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、电动车及E-Bike、工业设备等产品未来将被禁止进入欧洲市场。

  碳足迹的定义亿博体育app,是企业机构、活动、产品或个人,通过交通运输、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。而放在电池上,指的就是电池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,包括上游原材料、产品生产、运输、报废和回收。

  《新电池法》对于以上电池的规定,除了必须要申报碳足迹外,还要在未来完成碳足迹的限值要求。从强制披露到最高限值,《新电池法》本质上是在要求企业重视原材料的可持续性和责任采购,确保电池生产供应链遵守法规规定的环境和道德标准,提高生产管理过程的透明度。

  实际上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去年就曾公开指出,电池产品的碳足迹,已成为欧美下一步监控的重点。欧洲和美国已率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、政策法规开展研究。相比之下,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,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。

  博萃循环碳咨询部门国内业务负责人王莹莹在接受《中国能源报》采访时表示,面向欧盟的电池全产业链碳排放要求,我国电池产业实际上还面临着诸多难点。

  “一方面,我国电池产业链碳足迹工作近两年才起步,数据基础相对较为薄弱,对产业链中的碳排放热点认知较晚。另一方面,我国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相较欧洲差距较大,生产过程中由电力带入的间接排放相对更高。”王莹莹表示。

  好在国内碳排放数据体系的建设目前正在渐入佳境。早在2021年,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就已经上线月,我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也在北京发布,这也是全球首个针对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。

  接下来的任务,则是要推动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国际互认。据人民网报道,6月21日亿博体育app,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,下一步将促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和法规协同,其中将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,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、碳足迹核算体系。

  至于电池护照,则是《新电池法》引入的一个新概念。它是记录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工具,相当于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,将对电池基本信息、价值链主体信息、可持续性和循环信息、性能和耐久性信息四类信息进行记录,例如电池的制造历史、化学成分、技术规格、碳足迹等。

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副总监刘子瑜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采访时表示:“电池护照是有效的监管合规工具,它对供应链的透明度以及售后可追溯性,以及管控是非常重要的。有些企业是真正的脱碳企业,它们采取负责任的材料采购、制造。对于这样的企业,电池护照能够为它们提供更好的绿色竞争优势。”

  2023年1月,全球电池联盟(GBA)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。此次公布的电池护照原型,记录了三款来自于奥迪和特斯拉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。除欧盟《新电池法》外,电池护照的概念也得到了2021年七国集团领导人会议、加拿大及美国政府的认可,有望进一步推广。

  不过,电池护照的推行恐怕也无法一蹴而就,数据运营和维护的成本、数据隐私和安全性以及全球标准的统一等问题,都是这一方案实施过程不得不解决的挑战。而想要做到这些,需要的是中国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同心协力。

  尤其是产业链的头部企业,肯定需要打起头阵、竖好标杆,发挥出牵头抓总的关键作用。好消息是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包括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、远景动力、欣旺达、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,均已从矿端原材料、电池材料、电芯、电池系统、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提前布局电池碳足迹、数字电池护照等领域。

  当然,这还只是个开始。可以预见,未来欧盟《新电池法》的正式生效,也将为中国电池产业低碳转型的进程按下加速键。

  2、《欧盟新电池法引行业热议:碳足迹核算体系需国际互认 电池护照实施将面临三大挑战》每日经济新闻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亿博(yibo)体育官网入口app - ios/安卓通用版下载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         HTML地图 XML地图京ICP备17068576号-1

x
现在留言,无需等待!

收到你的留言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